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贡献,世界点赞!

2018-02-21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新媒体推出“中国+”系列稿件,致敬我们的新时代!今天来看最后一篇——中国贡献。

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始终屹立潮头,成为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锚”,世界繁荣进步的“发动机”,各国合作共赢的“助推器”。


2017年初的世界,正处于关键当口: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立、前进与倒退等各种力量交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遭遇逆风,不确定性如浓雾般弥漫全球。人类社会何去何从?

 

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两场历史性演讲,给出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将自身发展寓于深度的国际合作和广泛的国际贡献之中。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种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策略。它以双赢为前提,不是那种受零和思维支配的旧思维。

 

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载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11月2日,写入联大两份安全决议……


在当今国际治理体系面临分化挑战之时,中国提出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国际合作共赢传递着强烈信心,广获各国认同,激发起同频共振、同声相应的合作共鸣。

经初步核算,2017年,我国GDP总量达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进一步巩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联合国发布报告称,201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约占三分之一。


据世界银行测算,2012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美国为10%,欧盟为8%,日本为2%,中国达34%,超过美、欧、日贡献之和。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进程中,持续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各国各领域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力图从根本上铲除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产生的根源,着力解决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发展,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通过自身经济的发展,中国不仅使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也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坦言,“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

在全球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陷入低迷之时,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时,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给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以更多选择,成为全球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市场也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最重要的业绩增长空间。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7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继续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生力量。走出去的“中国制造”质量不断提升,一些产业和企业已成为其他国家和外企学习的标杆。

自2012年起,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年均超过13%。众多海外代购、跨境贸易平台的兴起,在给国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海外众多的中小企业送去了商机。


留学经济、海外置业等多种模式的“中国消费”,已经成为目的国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改变了当地的城市面貌。


随着中国中高收入人群购买能力的明显增加,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不断释放,并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遍及全球的“中国消费”正势不可挡地成为国际消费市场的主要推手。

2017年5月,29个国家的领导人、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宾客,从五大洲乘兴而来,聚首京华共赴“千年之约”。


“一带一路”峰会的成功举办,是当今中国影响力吸引力塑造力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精彩呈现。


目前,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达80多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思路基金顺利运行,一大批标志性基础性项目扎实推进没,各领域人文交流深入开展。


“一带一路”不仅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大量基础设施投资,而且明显降低各区域之间的贸易成本。实践表明,“溢出效应”已超出基础设施投资收益本身,将加快促进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进程,实质性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推动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各国为提升本国经济采取了许多措施,尤其是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了规模庞大的量化宽松政策,其负面效果不容忽视。


中国则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此外,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以自信主动姿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参与战乱维和,承担救灾、医疗援助,反对恐怖主义等国际事务中中国从不缺席,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

2017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有所下降,反映节能减排成效的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7%,顺利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中国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全面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环境保护税法,强化环境监管和责任追究,完善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些不仅将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也将形成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的新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只有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

 

 


编辑 / 李劼

设计 / 卢嘉

经济日报新媒体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